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铁杆志愿者灾区归来爱心不减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13    来源:燕赵晚报

  10日10日,潘禹奇小心地将一沓纸放在记者的桌子上,每张纸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这都是灾区单亲孩子的心里话,他们需要人们的关爱!”

  潘禹奇今年32岁,汶川大地震后,他于5月16日到达绵阳救灾,在灾区奋战140天,3360小时,其间他装卸救灾物资忙来忙去,还走访、搜集了80多个单亲孩子的资料。10月2日回石后,潘禹奇没有休息,而是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向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单亲孩子的心理状态,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未来。

  在灾区干到了10月初

  铁杆志愿者瘦了十几斤

  潘禹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瘦,脸瘦、身体瘦,整个人显得单薄。“去之前120多斤,回来一称,105斤。”潘禹奇说,工作累,时间长,又吃不饱睡不香,在灾区,没有一个志愿者不掉体重的。

  潘禹奇是辽宁鞍山人,曾在石家庄一家通讯公司工作了五六年。四川发生地震时,他正在老家鞍山休息。5月12日,潘禹奇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5月13日就搭上了南下的列车,直奔灾区。临行前,潘禹奇上了意外保险。

  几经转折,5月16日他在绵阳下车,没来得及休息,就与其他志愿者奔赴安县黄土镇搭帐篷,一干就是四天,其间几乎没睡觉。

  当时,由于潘禹奇穿着一身西服,绵阳抗震指挥中心请他负责志愿者接待工作。潘禹奇嫌这活儿轻闲,于是白天接待志愿者,晚上就去卸物资,一天只睡5个小时,困得眼皮打架,也咬牙挺着。进入6月份,因为有堰塞湖的威胁,有关部门要求志愿者撤离,潘禹奇说自己会水,有幸留了下来,整天跟着物资车在第一线装卸,这工作,他一直干到7月3日。因为能吃苦,坚持不懈,潘禹奇与其他四名志愿者被当地人和媒体称为铁杆志愿者。

  翻山越岭去探访

  搜集了80多个单亲孩子资料

  7月3日,装卸救灾物资工作基本完成,潘禹奇与来自辽宁的志愿者、53岁的孟照国赶到安县安州一个安置点找事做。在这儿,他们负责给150多个孩子讲故事,免得他们乱跑。其间发生了一件事,让潘禹奇深有感触。他发现,有一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少言寡语,不愿意到“新”学校上学。一问才知,因为地震,这些孩子失去了父亲或母亲,懂事的他们想放弃学业,陪伴亲人。

  潘禹奇看着这些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担心这些孩子的未来道路会遇到坎坷,为了能和他们保持联系,他打算搜集单亲孩子的资料,以备将来寻找爱心人士资助他们。

  7月26日,潘禹奇与孟照国不必再带孩子们了,孟照国就离开了四川。潘禹奇则开始了他搜集单亲孩子资料的生活。

  石坎乡属于平武县南坝镇管辖,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挖矿为生。地震时,在矿上工作的男人,大多没有逃出来,留下了很多单亲孩子。于是,这里成了潘禹奇的第一站。可是到达石坎乡小学,潘禹奇发现学校64个学生,却有一大半不来上学。学校老师说,此地地处深山,很多学生上学要爬几个小时山路,家长担心出事,就不放孩子出门。

  潘禹奇不甘心,为了搜集更多资料,他毅然翻山越岭去孩子家中。潘禹奇每探访一个孩子,都让孩子写下一段真心话,并写上联系方式。

  “我希望以后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也谢谢解放军叔叔阿姨。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志愿者和医生。”

  “地震后,家里的房子倒了,我的爸爸不见了,我很难过。家里只剩我和妈妈,和姐姐,三个人住在帐篷里。中午帐篷里很热。”

  这些话都是十几岁孩子的肺腑之言,每次看到白纸上歪歪扭扭的笔迹,潘禹奇就会落泪。“这一沓轻薄的白纸却似千斤重的东西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潘禹奇说,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访,到9月29日,他共搜集了80多个单亲孩子的资料。

  将来要寻找爱心人士

  让更多人关注孩子们的未来

  10月2日,在灾区度过了140天的潘禹奇回到石家庄。近几天来,他经常收到孩子们的祝福短信,看着孩子们朴实的言语,他的心头充满感慨。

  潘禹奇说,现在灾区群众都有生活补助,孩子们也都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他希望单亲孩子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所以他会寻找一些爱心企业、人士资助孩子。

  记者联系了绵阳晚报记者李宗军。他说,他对潘禹奇进行过采访,之后一直保持联系。他评价潘禹奇:他在灾区坚持了140天,而且牵挂着灾区单亲孩子,他做了很多事,精神可贵。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绵阳平武县南坝镇小学老师肖任壁,她说十分感谢潘禹奇能到他们学校探访单亲孩子。她表示,孩子们在许许多多热心人的关心下,会健康成长,好好学习。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