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地方动态 > 正文

志愿者胡一茂:扎根山村用青春描绘幸福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6-19

来源:贵州日报

  近日,记者在福泉市仙桥乡王卡村看到,一个头不高,一脸黑瘦的胡一茂正和几个村民忙着种植姜和水荷花,乍一看,这个80后小伙与当地村民无异。等他开口说话时,记者才知道他竟然是个外省人!胡一茂哈哈一笑:“我来王卡村都5年多了!”

  为梦想抛却繁华扎根山村

  2007年毕业前夕,在河北北方学院学美术的胡一茂报名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最终从上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学院3名西部志愿者中的一名。

  当得知家里唯一的孩子要拒绝接手家族的煤炭生意,并离开张家口市到千里之外的贵州小山村当志愿者时,胡一茂的父母气坏了。“我不愿意在大城市里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碌碌无为的生活,最终淹没在人群中,到西部当志愿者是我的梦想,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拗不过儿子,父母无奈地点头。临行前夜,母亲哭了整整一晚,父亲一夜没有合眼。

  胡一茂和同学们坐了29个小时的硬座才来到贵州。下车的时候,他在心中暗暗对自己说:“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因为我不仅代表自己、代表学院、还代表80后新一代年轻人!”

  2010年,原本在福泉市条件相对较好的高坪司村工作的胡一茂,第一次来到王卡村。眼前的一切让他吃惊:村民住的是东倒西歪的草房和旧木房,衣衫破旧,还有人还吃不饱。他说:“我看到过穷的,但从来没有看到过贫穷到这种程度的。”

  第二天一早,他就向镇领导主动请缨到王卡村工作。领导怕他是一时头脑发热,吃不了苦,劝他还是留在高坪司村。“我想去最边远的地区实现自己的梦想!”胡一茂坚持梦想的决心一如当年。

  仙桥乡王卡村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提到王卡,大家的印象只有一个“穷”字。山高谷深,交通闭塞,村民难得出村赶场,因为几十里的山路一走就是大半天。

  “村里来了个娃娃村官。”当时,没有村民正眼瞧过他,

  由于当地没有蔬菜,自己搭灶做饭的胡一茂经常从福泉背一袋土豆,一吃就是一个星期,要么就是吃一周的方便面。记者问他为何不吃肉,他说:“肉好贵呀,哪舍得买。”当时,每个月600元的工资,胡一茂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并没跟父母要过一分钱,而是默默坚守,一呆就是5年。

  身体力行转变观念

  王卡苗寨的传统习俗是“妹养哥”,就算打雷下雨、严寒酷暑,当地苗族妇女都会背着娃儿,挑着重担耕土耙田。

  要改变王卡,必须转变当地的落后观念。找准症结后,胡一茂决定从发动男人们参与修路入手,循序引导。

  说到修路,部分村民不理解,甚至堵工。胡一茂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才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但却没人愿意上工地干活。

  胡一茂请来寨老帮忙,谁知信誓旦旦答应修路的村民们,临开工时,有人却偷懒了。胡一茂凭着一股子“楞”劲,硬是把偷懒的村民一个个追回来干活。后来谁也不跑了,因为他们知道,不管你跑到哪里,胡一茂都要穷追不舍,不把你拉到工地干活誓不罢休,他们服了胡一茂的这股“楞”劲、“傻”劲。

  “要想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由于山高路远,水泥等物资经常半夜才运到,胡一茂和村支书不得不分头挨家挨户叫人帮忙搬,大家却毫无怨言,因为每次胡一茂都带头走在前面,一包包100斤重的水泥压得他踉踉跄跄。看着这个尽心尽力的外来“娃娃村官”,村民们再也不好意思躲懒了,男人们都跟着胡一茂埋头干活。遛鸟、喝酒的人少了,主动干农活,甚至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起来;原来村民们争得面红耳赤想多占的救济粮,如今大家都主动让给家里有高中生或大学生的人家,他们迫切希望知识改变命运。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