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地方动态 > 正文

“志愿四川”平台在全省首创积分激励模式引发关注:积分兑换商品 会让志愿服务变味吗?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3-11

来源:四川日报

  “志愿四川”平台

  在全省首创积分激励模式引发关注:

  积分兑换商品

  会让志愿服务变味吗?

  志愿服务是当前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省志愿服务者围绕扶危济困、应急救援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在志愿服务整体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如何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更好传导志愿服务精神、雷锋精神,吸纳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也是当前值得关注的课题。在学习雷锋纪念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通过深度观察一些有益探索,走访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如何优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宜宾市江安县水清镇西部计划志愿者周小林的办公桌上,一个可爱的心心妹玩偶摆在最显眼位置,这是他积累了75个小时志愿服务的回报,“以前,我每个月大概参与一到两次志愿活动。偶然发现‘志愿四川’平台可以积分兑换,我就把参加活动的频率增加到了每月四到五次,然后兑换到了一个吉祥物心心妹。”周小林说。

  “志愿四川”是由团省委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由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运行维护的我省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在“志愿四川”的“积分商城”兑换系统上,志愿者可以将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长折合成积分,兑换心仪的商品。这样的志愿服务激励模式在我省尚属首例,一时间引起不少话题讨论。

  运行半年,这样的激励机制在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积分奖励是否确保让真正活跃的志愿者领到?这种激励会让志愿服务精神变味吗?记者进行了调查。

  Q

  激励有作用吗?

  A

  零散参加活动志愿者积极了很多

  进入“志愿四川”首页,很容易就可以在页面的右上角找到“积分商城”栏目,在这里,一件ORADAE冲锋衣,需要200000的积分,而“志愿四川”吉祥物——心心妹,需要1500积分。“就是想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从后台反映的数据来看,效果很不错,“一些本来就很活跃的志愿者更加活跃了,而一些平时只是零散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也积极了很多。”

  饶君钰和蔡梦媚都是成都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总队的志愿者。2月28日,饶君钰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她一年以来通过“志愿四川”参与各项志愿服务的时长为54小时,比蔡梦媚多了6个小时,“咦,我们明明都在一块参加活动,你的时长积分怎么比我多呀?”蔡梦媚很是惊讶。“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现场活动积累时长,还可以在网上发布跟活动相关的消息换取时长,这叫‘互联网志愿’。这次寒假,我把自己志愿服务的所思所想通过微博发布出去,就获得了两个小时的时长。”饶君钰的一番解释让蔡梦媚豁然开朗。“传播志愿精神也是做志愿的内容之一。”省青志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这种积分方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志愿服务并不局限于现场活动,在网上宣传志愿精神、为正在做志愿的人们提供帮助,都是做志愿服务。

  Q

  积分怎么监管?

  A

  活动前后扫码真实记录服务时长

  通过积累志愿服务时长折算积分,再用积分兑换商品,这样的激励方式固然创新,但是怎么保证志愿者的时长真实有效呢?这是很多志愿者关心的问题。

  进入后台查看数据、修正信息、接听咨询电话,这是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工芶妍每天的日常工作之一。今年1月份的一天早上,一个异常的数据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夜之间,整个网站的团队服务总时长增至11位数,“这怎么可能?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她赶紧和技术人员联系。

  经过层层排查,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是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义务支教队的服务时长出了问题,团队负责人在填写信息时,不小心把服务时长写成了手机号码,导致数据出现问题。最终服务时长得到了修正。“其实这样的情况时不时就会出现。服务时长作为志愿服务认证的重要依据,数据真实性非常重要,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服务时长记录、监管和积分兑换方面,工作人员会每天定时查看、对比、监控各项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刻排查。”芶妍对记者说。

  而志愿服务团队在记录服务时长时,也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爱心社区服务小分队负责人彭楠告诉记者: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都要求志愿者来他这里扫描活动二维码,记录服务时长。彭楠认为这种方式更为严谨,“以前手动记录,事后会有同学拜托多写一点时间,我总是很为难。现在完全没这种烦恼了,所有数据都一目了然,准确性和真实性都大幅提高。”

  Q

  志愿是否变味?

  A

  完成积分兑换后服务频率未降低

  “看!这是我在‘志愿四川’上兑到的电脑刷!”

  每听到同班同学这样说,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勇心里都会产生一点困惑:“以前,一张服务证明,一盒快餐,就是我们做志愿的回报,我觉得很满足,做志愿就是做奉献嘛。现在志愿服务时长换商品,我总觉得怪怪的,这样的志愿服务是不是变味了呀?”

  “志愿四川”管理人员回答了王勇的疑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进步了,从过去单一的‘需要精神鼓励’,发展到‘可以有些物质激励’,包容度更大了。王勇关于‘志愿服务变味’的担心是不必的:我们从后台的数据可以看出,志愿者在完成积分兑换后,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并没有降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不会改变。”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很担心。”彭楠说,可慢慢他发现无需多虑,“我私下也和很多志愿者聊过对积分的看法,他们都觉得自己做志愿本来就不是冲着积分去的。现在多了积分确实很新鲜,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但不会因此改变初衷。”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的确是增强志愿者社会认同感的一种有益探索,来自省慈善总会的唐鹏则建议,“增强认同感的方式还可以更多元,除了简单的实物兑换,也可以兑换‘专业技能培训’等奖励,更好增强志愿者们的被认同感和积极性。”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