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淬炼,青年应急志愿服务不断进阶~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日期:2025-07-01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17年了

我们仍然铭记这一时刻

不是要刺痛渐渐愈合的伤口

而是要记住灾难中不屈的精神

不忘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

据统计

汶川地震发生后

全团紧急动员、全力以赴

动员组织491.4万名志愿者

在全国各地

参与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服务工作

组织派遣了426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到地震灾区开展为期1-3年的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

协助当地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

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多年来

青年应急志愿服务力量

积极奋战在

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河南暴雨

西藏定日地震等

重大自然灾害的一线

参与社会协同、抢险救援

群众安置、心理抚慰

弱势群众关爱等志愿服务

已成为应急救援体系中

一支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

团四川省委

十分重视加强青年应急志愿服务建设

历经多次实践探索

逐渐形成应对突发事件

快速组织响应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和联动协调工作体系

握指成拳聚合力

四川地形复杂多变,灾害种类多、频率高。

去年以来,为推动应急安全志愿服务力量迈向高度专业化,四川精准施策,构建联动协调工作体系,凝聚分散的应急安全志愿服务力量,让志愿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韦仕忠是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宜宾支队支队长、宜宾蓝豹救援队队长。自从2018年成为一名应急志愿者以来,他和队友们常常奔忙在地震、洪灾救援一线。亲身感受过一线救援的危险,韦仕忠深知建立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性,“当灾难或事故发生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只有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地守护百姓安全。”

王东祥,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眉山支队副支队长、眉山市应急救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和韦仕忠一样,他曾多次参与省内外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但因属地不同、缺乏信息交流平台、联系渠道不畅等原因,彼此并无过多交集。“在应急救援中,常常需要破拆救援、山地搜救、水域救援等多领域的专业救援力量。”韦仕忠和王东祥有相同的苦恼——在救灾中“谁来调度、怎么调度”?

在四川,像韦仕忠、王东祥一样的应急志愿者,有6万余人。他们热心公益,以自身专长在救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府应急力量的重要补充。近年来,随着各种应急志愿服务力量涌现,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分散、多主体联动不足、专业度不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集聚各方力量,形成协同联动的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迫在眉睫。“作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社会管理服务组牵头部门,我们希望结合工作职能,构建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全省应急安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团四川省委志愿服务工作有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3月,以“一十百千”为总思路的四川省应急安全志愿服务赋能提升计划出炉:建立1个应急安全志愿服务定期交流机制,优选10支应急安全志愿服务队伍作为省级核心力量,开展应急安全志愿服务培训演练活动100场以上,组织开展不少于1000 场避险演练等志愿服务活动。

该计划的核心就是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对接、服务保障平台,畅通全省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力量和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渠道。

“青春志愿·守护生命”应急安全志愿服务省级示范活动

两个月后,团四川省委联合相关省直部门以及应急安全志愿服务相关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基金会等,开展了一场应急安全志愿服务省级示范活动。活动中,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10支核心支队首次亮相,韦仕忠和王东祥所在的队伍,就是其中两支。当天,韦仕忠和王东祥聚在一起,互学互鉴,交流 “救援经”。如今,这样的“联动”已成为两人的常态。

系统培训练本领

“各小组注意,演练水域A段全线超警戒水位,多名群众被困江心岛,迅速前去救援……” 在第五届川渝应急联动志愿服务综合演练活动现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支支救援队驾驶冲锋舟如离弦之箭冲出,完成水面搜救、协作施救等演训科目。

首次参加跨省市同台实战拉练,韦仕忠直言“很有收获”。回到宜宾市的第二天,韦仕忠就组织宜宾蓝豹救援队,围绕“补短板”,进行了绳索救援、野外搜救训练。同样收获满满的,还有王东祥。演练活动当天,一场桌面推演,让他对队伍技能提升有了清晰规划,“队伍在技能上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更好担任职能部门的补充力量,都能在推演中找到答案。”王东祥说。

“我们用综合演练、实战拉练等‘实战化、场景化’方式,检验机制、磨合队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四川省委志愿服务工作有关负责人介绍,团四川省委将构建系统培训体系,指导全省各级团组织围绕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等板块,开展不少于100场的培训演练。

第五届川渝应急联动志愿服务综合演练活动

同时,“专业化”赋能内涵还在延伸。2024年10月29日,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翼航”支队成立。这是四川首支低空应急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也是团四川省委重点打造的第11支省级核心支队。这支队伍将重点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应对中,利用低空无人机进行勘察、物资运送等应急志愿服务工作。

安全教育在平时

去年5月,由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校园应急安全课堂”走进甘孜州的30所中小学。学生在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以“科普教学+游戏互动”的形式,了解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等相关知识。

同一时间,韦仕忠带领6名队员,到宜宾市叙州区南岸街道开展一场火场逃生模拟活动,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点点繁星,闪耀在巴蜀大地。2024年,四川省先后印发《关于积极做好今冬明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等,组织各类应急安全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2.7万余场次,覆盖群众上百万人。

数据背后,是四川引导应急安全志愿力量传递“专业”,温暖更多人、更多城的努力。专业的应急志愿者有着专业技能,又有着来自“一线”的丰富经验,他们围绕抗震救灾、防汛减灾、地灾防治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很受群众欢迎。

四川省应急安全志愿服务防汛减灾行动月省级示范活动

对此,甘孜州道孚县鲜水镇鲜水社区党支部书记金花感受很深。“前不久,应急志愿者来到社区,为群众讲述了森林防火、爬山安全隐患的排查等注意事项,桩桩件件都描述得细致入微。我深刻感受到应急安全的科普教育和知识普及重点就是在平时,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老百姓的防灾和安全意识,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金花说道。

未来,将有更多应急安全志愿服务走进村(社区),走到群众身边。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川青年志愿者”,部分素材、图片来自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戈辉】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